有个在家长、老师中广为流行的说法“三年级是道坎儿”——之前孩子能考将近满分,怎么到了三年级就总考七八十分了呢?而且孩子从三年级开始还变得各种让人费心……
我是个一直主张在快乐中学习的妈妈。我家女儿甜甜零基础入小学,焦虑了半个学期后,顺利融入小学生活。在我对她的适应能力沾沾自喜之时,三年级来了。
半个学期的“小三生”生活以来,我一直在思考和反省——我的感受是: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
这句话说的是我。孩子依然是那个很上进很快乐的孩子,但是妈妈我少壮不努力,现在有点焦虑。
进入三年级后的多重打击
都说小三是个坎。甜甜进入小学三年级以来,我经历了多重打击。
第一次打击来自甜甜同学的爸爸。开学没多久,甜与几个同学一起去K同学家里做作业,结束后,K同学的爸爸告诉我:甜的数学作业是几个人中耗时最久、错误率最高的,为此,他专门给甜开了小灶订正数学题。
我很讶异。上一个学期期末考数学还是100分呢!可K同学的爸爸显然是很客气地在跟我陈述事实,实际情况只可能比他描述得更糟。
第二次打击来自语文老师。第一单元测试,甜最后一大题整个没有时间做。第二次单元测试,最后一大题是作文,她只写了一半,因为来不及了。第三次单元测试,好不容易做完了题目,但是依然只有80分出头。
最严重的打击来自进入三年级的每一天。一二年级轻松完成作业,每周三次游泳,每天弹一小时钢琴,每个周末都没有任何兴趣班,总是野在外面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三年级后,甜几乎每天做作业到晚上8、9点钟,写字慢并且难看,做作业拖拉,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见缝插针……总之没有时间游泳没有时间弹钢琴没有时间画画,一二年级坚持的每天中英文阅读时间也捉襟见肘。
各种没有时间的背后,是她的学习习惯已经跟不上三年级开始的更高强度的学习节奏。
千位以内加减法的梦魇
焦虑自然而然爬上我的心头。我开始每天给甜甜检查数学作业(是的,本来我只签名不检查对错)。一个礼拜不到就差点崩溃了,就那么点三位数加减法运算题,每天可以错三分之一以上,每一天!
经历了轻声批评、大声质疑、横竖看不顺眼恨不得动手打一顿的心路历程后,我开始在半夜自我反省:这么简单的运算,肯定有什么问题卡在那里,我是不是不够耐心?哪里是取得突破的关键点?
我决定更进一步,除了每天检查作业,还每天坐在甜书桌前观察她做作业。
终于有了发现。这娃做1000以内加减法,全部靠心算,写答案时,我们是从个位数开始往左一边算一边写,她是全部心算然后从左往右写答案。显然是方法有问题。
令人振奋的是,找到问题后,困难迎刃而解。监督甜用标准方法训练了几周,她的数学作业就基本能每天都做对了。
课程设置的不合理,更需要家长做好准备
举一反三,把解决加减法的经验用到其他方面,我和甜甜在跌跌撞撞中,勉强完成了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过渡。现在,我和娃都意识到:一二年级那套学习方法已经不够用了,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这么狼狈的局面,以后务必在学习中更主动。满足于能应付眼前局面,那势必要陷入被动。
我深刻体会到了现在公立小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,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课程难度和强度,确实存在着一道需要蹦一蹦的坎。而反思我这位妈妈,太重视快乐学习,没有及时提醒娃,帮她做好进入三年级的准备。具体表现在:
1
没有搞定写字关
这事应该在一、二年级完成,无关智商和发育,把字写好,把写字速度提高。因为教育部的各种规定,我们一二年级的学校作业很少,以口头作业为主,英语几乎没有笔头作业,语文抄写默写的强度大概比我小时候上一二年级还要弱。但写字和记住生词就是个需要练习的事情,写多了才能写得又快又好。不搞定这件事,三年级作业多了以后,就愣生生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做作业。
2
没有搞定数学加减法基本运算
我曾以为加减法嘛,谁长大了做不到,根本不需额外操心。这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问题,但在我家确实出现了。也可能跟甜甜天生对数字不敏感有关,但肯定也跟我确实在她从小至今,完全忽略了她数学思维的开拓有关。
我曾觉得甜甜是个偏文科的女孩,没必要在数学上争第一,但我又相信小学数学超简单,她完全可以凭一己之力应付。但是也许,生活中经常让她帮我算算账,跟她一起分分苹果、数数黄豆,用生活中的小道具把基本数学概念形象化,可以帮助她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,少走弯路。
3
没有养成良好的监督习惯
这是妈妈我偷懒,打着培养娃自觉的旗号,忽略高质量的陪伴。
有个当老师的朋友听了我的反省,说娃刚入小学父母确实不能偷懒,隔一段时间必须从头到尾看着孩子做几次作业。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发现孩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。最怕的就是找不到关键问题所在,父母责骂,孩子自卑,形成恶性循环。
4
没有贯彻执行老师给出的合理建议
比如数学老师在一年级时曾建议,计算零基础的娃可以每天在家自己做100道20以内加减法,每天只要花5分钟。但我不以为意,并没有贯彻执行这条建议,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计算能力一直没有自信。
现在才明白,单靠学校的作业量,无法达到老师对计算基本功的要求。显然老师很有经验,限于教育局对作业的规定,才给出在家加作业的“建议”。而每天五分钟,真的不会就把快乐学习的娃压坏了。
万幸,快乐教育让孩子在良性循环里
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由于之前的快乐学习,甜甜并不排斥各种作业和学习。如今发现问题了,我在学校作业之外,给她加点加减法练习,加点多音字组词和默写,她都非常配合。而良好的效果反馈,又给她增添了信心。目前,我们还在一个良性循环里面。
小三生的开端虽然辛苦,但我们挣扎着慢慢站住了脚。也许,教育部在设置课程时也考虑了甜甜这种情况,虽然过渡并不顺畅,但还在可承受范围内。
只是我再也不敢沾沾自喜,养娃的道路上学会战战兢兢。如今,订了《兴趣数学》杂志给甜甜,看她狂热地追每期的探案故事,尽管内心觉得这杂志跟数学扯不上啥关系,但还是不停给她打鸡血:你看,探案你这么在行,说明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很不错,数学最关键就是这个,你很有天赋。
“快乐学习”,最重要的是找到享受学习的方式
最后,总结这段心路历程,我感觉甜甜是典型的被教育局对于“一二年级作业量要少、以口头作业为主”这种硬性规定耽误了的孩子。我们没有额外上辅导班,没有加做功课,看似很快乐。但是——
学习基本功的打造并非一蹴而就,大多数孩子都需要在简单重复的练习中,掌握如何端正读写姿势、如何合理安排时间、如何找到强化记忆和技巧的方法。一味否定一二年级的功课,只不过是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后推了。(但是对于一二年级课程和作业设置的意见,我几乎不在甜甜面前表露。我相信,父母积极对待老师的建议,能帮助孩子树立更积极的学习态度。)
如今我深刻认识到,“快乐学习”,并不等于“抗拒作业”。学习知识的过程,必定有艰辛,“快乐学习”最重要的,应该是在艰辛中寻找突破自我的成就感,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享受学习的方式。
小时候反学校,长大了反社会。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别游走在社会边缘,那就要从积极对待老师和学校做起。
所以,回头我家老二读书,我会——
让他在幼儿园时多看绘本,自然而然地认字;
多做些数豆子、分米粒的游戏,加强数学启蒙;
一二年级时多倾听贯彻老师的建议;
做好心理准备,三年级也就没那么可怕,不用太焦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