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- 旭东资讯

《小欢喜》大结局,陶虹一句话揭露了1000万家庭的扎心真相

电视剧《小欢喜》自开播以来,频频上热搜,马上要迎来大结局。

从预告可以看出,由陶虹饰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儿英子最终和解了,学子们都得偿所愿,这样的结局让不少网友放下了心头大石。

毕竟宋倩对女儿英子的控制欲,曾经变态到让人感到窒息。

 为了能随时知道女儿在房间里干什么,她把女儿卧室里的围墙改造成透明玻璃;


她严格控制英子的饮食,麻辣烫、麦当劳等这些食品一律禁止,每天还要喝各种养生的中药;


第一次分班考试,因为来了一位更厉害的插班生,英子仅仅考了年级第二,就便被她当面训斥:“考个第二,有什么好高兴的”。


……

监视、批评、管制,英子被逼到踹不出过气,连续34天失眠,甚至患上中度抑郁症,常常在深夜里痛哭,难受得猛锤自己脑袋。

英子最想考南大,但是妈妈心里只有清北,英子情绪崩溃了,离家出走,甚至想要跳海自杀。

当宋倩在后面追着英子,声嘶力竭地问她:“你为什么非要去南大啊?”

言下之意,清北不好吗?听我的不好吗?留在妈妈身边不好吗?

英子哭喊着,再也压抑不住心里那句“实话”:“我就是想要逃离你!” 

这一幕,将剧情推向了高潮。很多看完的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,因为这样的专制、独断的父母,自己曾经也体会过。

特别是宋倩对英子成绩的苛刻到变态的地步,很多人都表示“简直和我妈一模一样!”即使隔着屏幕,也感觉到那个被骂的人就是当年的自己。

对于父母“无微不至”的爱,却只想远远地逃离,一部《小欢喜》把中国家庭的常态暴露无遗。


1

 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”,

欺骗了多少中国家庭  

前不久,陶虹在一档采访节目《你好妈妈》中,分享了自己女儿玩积木的故事。

 “我女儿不肯玩积木,怎么哄都没有用,但是我不在的时候她会去摸那个积木,我只要一出现她转身就走了。


 慢慢我发现,是因为我玩得太好了,她会觉得自己怎么搭都搭不好,所以她去尝试的时候看到我来就跑掉了。


后来我让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败,她马上就去玩了。”

因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会犯错,知道了即使失败也没关系,一下子自信心就起来了。


这件事让陶虹明白,我们人生是允许失败的,敢于面对错误,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能力。

而这种能力,在家庭的教育里常常是缺失的。很多父母, 在教育孩子时,总是会要求他们不能犯错。

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”是我听过最毒的鸡汤。

在以前的采访中, 陶虹还分享了她女儿的另一个故事。

那一次,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,陶虹马上劈头盖脸地训斥,却发现孩子的眼中充满了恐惧。

这一幕,给她带来深深的震动,也引起了她的反思。

小孩子犯错了,面临的往往是父母暴风雨式的责骂,懵懂的小孩就会以为事情很严重、做错事就要受惩罚,受惩罚是很可怕的。

实际上,这些惩罚会加剧我们对面过错时的恐惧,让我们的行为变得畏手畏脚。比如,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仅仅只是因为孩子打翻了东西、做错了题就大发雷霆,甚至动手教育。

回想起小时候和我妈在一起的时光,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。

那时候我10岁,刚上小学4年级,期中考,数学考试因为看错了一个数字,多扣了5分。


妈妈知道后特别生气,当着邻居的面拿着藤条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来,现在还能隐隐看到一条痕。

到现在一看到手上的旧痕,我还是会想起当时的恐惧和紧张。

为了逃避失败的惩罚,很多人在心底里就形成了“我不能失败”的意识,却失去了面对失败的能力。

2

 不能失败的人生,有多惨?  

曾经看过一个新闻,福建一县高考状元因为大学挂科而不敢回家,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,捡破烂为生。

一个人为何仅仅因为大学挂科就离家出走十年?因为他承担了全村人的希望,早已不堪重负。

他考差了,父母会责怪他,“为什么考得这么差”:

全村人会对他投来失望的目光,“你是我们村的希望和骄傲啊”:

他是不被允许失败的,他可是从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,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骄傲,怎么可以辜负大家的期望呢?

人无完人,没有长胜的将军。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听过,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?

因为害怕家人和村里邻居的目光,这位县高考状元选择了流浪,而这一流浪就是10年。

还看过另一个新闻,14岁的强强考入某市重点中学“火箭班”后,相比之前成绩下滑,便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,结束了自己仅仅14岁的生命。

他的日记里写到:

来了重点中学以后,我再也不能像小学一样考前三名了,每次老师在讲台上念大家的考试分数,我就害怕得手心发抖。


如果我没考到好成绩,所有人都会对我失望,我不想看到爸爸妈妈失望的眼神。

简直难以想象,在一个14岁的孩子看来,父母失望的眼神竟比死亡更可怕。

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对待犯错和失误的态度,只能让我们产生更大的恐惧,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。

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: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铁车尾的座椅上,在车上睡过了头,但当工作人员询问他家里的联系方式时,孩子却只字不提。

而就在半个多月前,另一条地铁线上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情,后来才发现两次“睡过头”的男孩原来是一个人。

小男孩说:是因为作业没写怕被家长骂,所以才不敢回家,选择睡地铁。

据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调查研究:

32.5%的人害怕困难,34.2%的人胆小屈从,20.4%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差,19.5%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。

这些人格缺陷背后,有着不允许他们犯错的父母,和不被理解的童年。

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,“人类是以‘犯错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,不犯小的错误,可能就会犯更严重的错误。

犯错是人生的常态 ,却不是一生污点。

3

 失败,不等同于成为一个失败者  

很多人严格要求子女,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上进,事业有成。很多人严格要求自己,是认为这样可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,永不满足。

真的是这样吗?

脑科学家谢伯让在1999年做了一个实验,他想了解“天才的起源”,也就是创意是如何产生的。

他发现:大多数成功人士,居里夫人、爱迪生、爱因斯坦、达芬奇、米开朗基罗,都有一个共同特征——非常愿意失败。

他们失败的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人,但还是愿意不断尝试、不断失败。

不仅如此,外国的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“失败教育”,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举办“失败周”的活动,有时候还会邀请知名人士来学校分享他们失败的经历。

从2010年起,芬兰就成了“国际失败日”(Day of failure)。

每年10月13日,芬兰人都会鼓励全世界人民“自曝己短”,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,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。

他们甚至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“失败指南”,教人们如何“失败”:

1、用自己的方式,尽情地失败一次


2、把你的失败发布在twitter或ins上,贴上话题#dayforfailure#,同时,尽情为其他同样经历了失败的小伙伴点赞


3、买超棒的食材,仔细研读食谱,一切准备就绪以后,把所有食材烧掉,等到冷却之后,再把它们吃下去。


4、把你的“囧照”分享到ins


5、人们都说,钱不是万能的,趁这天好好破费一次吧


6、把你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约出来


7、在youtube上搜索“失败”。记住,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拍一部“失败”的作用,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“失败”的视频?


8、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,越让你尴尬的事情越好


9、请私藏这个行动指南


10、从你的失败中学习

美国史密斯学院曾在入学教育上播放了一则视频,视频里播放着各种学生的自述,一些同龄人最糟糕的失败经历被公开投射到了学校的大屏幕上:

 “我考砸了大学的第一次写作考试,没及格。”


“我对我妈妈出柜了。”


“我来自一个主要是非裔美国人的社区,赤贫、几乎没有资源。”


 大屏幕上还出现了老师的面孔,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英语教授对着镜头说:


“我没有读完大学。大二时因为整个学期没有一门课是及格的,被学校勒令退学。”


 另一名文学和美国研究学者告诉同学们:


“我写过一首名为‘巧克力焦糖’的诗,至今已经被21个期刊退稿。”


……

这门课的名字叫做“正确面对失败”,在史密斯学院,每个加入“失败”课的学生,都会收到一张“失败许可证”。

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他们:

你们有失败的权力,即使失败了,你们依旧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且优秀的人。

失败不等于成为失败者,我们可以失败,但没有人可以把我们定义为失败者。

“是我自己没有游好,但训练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…比不好也很正常,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失败,但永远不要放弃。

我特别佩服她,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。


总校地址:咸阳市人民东路北门口十字西北角双保商厦5楼  联系电话:029-33280383  投诉电话:029-33212636
Copyright © 2014 xudonge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咸阳旭东教育 版权所有